人类在听觉重建领域再获重大突破。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听神经瘤大会上公布,科学家已发明一种人工听觉脑干植入装置,即可将听觉刺激装置直接植入脑干部分,刺激大脑听觉神经,让患者接受到声音信息。这一发明是对人工耳蜗局限性的重要突破。
此前多年,重建人工听力依靠人工耳蜗的问世。人的听力是一个复杂过程,而人工耳蜗始终没能突破一个局限,简单说,即当人工耳蜗植入耳蜗后,必须依靠听神经将声音信息传递给大脑,当大脑听觉神经接收到这些信息后,人才能实现“听到”这个过程。现实中,由于听神经肿瘤等疾病因素,导致听神经破损,这意味着患者无法通过植入人工耳蜗重获听力。此番海外科研团队报告的人工听觉脑干植入装置对人类挑战“无声世界”又添新路径,这一发现成为本次听神经瘤大会专家热议的焦点之一。
听神经瘤,起源于第八颅神经的良性肿瘤。新流行病学统计发现,听神经瘤的年发病率为2-3/10万,多发生于30-50岁的青壮年。“良性肿瘤,恶性成果”是医生对听神经瘤的普遍认识,这是因为随着肿瘤生长,它将压迫耳后以及脑部的重要组织,出现听力丧失、面神经功能缺损、脑功能破坏,引发瘫痪、甚至死亡的后果。此前20年,传统听神经瘤手术死亡率高,大型肿瘤手术死亡率达22.5%,此外,并发症率高、致残率高,其中,面瘫率超过90%,听力功能更难以保留。患者术后难以回到正常社会生活。
“实现挽救生命后,医生开始关注如何更好保留颅神经功能。”吴皓称,听神经瘤手术后的双侧听力重建成为会议上海外专家讨论的热点。除了人工听觉脑干植入装置已经在人体身上试用这个重大突破,还有科学家报告了药物治疗的突破。此前,听神经瘤一直处于“无药可吃”的状态,治疗依靠手术或放射治疗,针对一些生长较慢的听神经肿瘤,他们开发了一种抑制血管生长的药物,在抑制肿瘤生长方面获得初步疗效。专家们对此格外关心,药物领域的突破将对颅底外科肿瘤未来治疗产生重大影响。
“毕竟手术对人体还是有创伤的,随着影像学等技术发展,越来越多早期微小肿瘤被发现,医生就开始反思,是否一发现肿瘤就要去开刀。”吴皓称,此次会议上另一热点就是肿瘤治疗策略的选择,“包括甲状腺肿瘤、肺部肿瘤等许多肿瘤,经过10多年随访研究,医生发现有些病人不用开刀,因为肿瘤类型多样,有些生长得很慢,甚至终停止生长了,这些完全可以随访,或者吃药,或者采取放射治疗,但必须强调规范治疗
上一篇:低级别脑胶质瘤小常识 下一篇:三大听神经瘤检查方法
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? 猜你喜欢